“贵酒”之争落幕,上海贵酒败诉被判停用“贵酒”名称
持续6年的“贵酒”之争迎来终审判决。根据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ST岩石”)日前发布的公告,在贵州贵酒集团诉上海贵酒等被告的商标侵权纠纷一案中,终审判决上海贵酒败诉,包括判赔贵州贵酒集团418.85万元。同时,上海贵酒以及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需立即停止使用“贵酒”名称。
在律师看来,判决生效后,意味着企业不仅面临更名,同时原标注“上海贵酒”字号的产品亦应停止销售,这将对其经营产生较大影响。此外,上海贵酒还面临诉讼缠身、被质疑保壳不积极等难题,都将是接下来的巨大挑战。
作者︱懂酒哥
近日,上海贵酒(*ST岩石)与贵州贵酒围绕“贵酒”二字持续六年的商标纠纷落下帷幕,终审判决明确要求上海贵酒立即停止使用“贵酒”企业名称,并赔偿贵州贵酒经济损失418.85万元。此判决不仅剥夺了上海贵酒的核心品牌标识,更要求其全面下架标注“贵酒”字样的产品,涉及包装、宣传、渠道标识等方面的全方位调整。
而作为此次判决的输家,上海贵酒在今年上半年营收下滑超过80%,存货周转压力极大。同时,公司还面临A股退市风险,股票代码也更改为*ST岩石。上海贵酒从2023年的兴盛走向衰落,也反映出酱香热潮的退去。
商标纠纷之前是A股“更名王,曾布局互联网金融
在与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的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中,被告方是成立于1989年的豪盛(福建)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其股票简称为*ST岩石。
*ST岩石这家企业在A股市场可是个有名的“更名王”。它以前的证券名称可不少,像“福建豪盛”“ST豪盛”“利嘉股份”等等,而其中最被大家熟知的,当属它在P2P业务时期。
2014年、2015年期间,互联网金融P2P业务遍地开花。*ST岩石为了显示布局P2P业务的决心,干脆把股票名称改成了“匹凸匹”三个字。从市场反应来看,改名效果还挺明显,匹凸匹在2015年7月16日至18日连续收获了三个涨停板。
不过,随着国家法律政策的调整,再加上行业里很多公司经营不善,这门生意很快就暴露出问题。匹凸匹在2015年就亏损了1.02亿元,2016年更是继续亏损2.46亿元。显然,互联网金融这行竞争激烈,匹凸匹又没有足够强大的竞争优势,根本站不稳脚跟。
到了2018年,在全国消费升级、外资买爆A股白酒股等背景之下,市场上掀起了一股“酱酒热”,茅台酱香以及其他主流酱酒品牌热度不断攀升。*ST岩石仿佛看到其中的商机,放弃了互联网金融业务,通过收购和并购的方式,一头扎进了酱酒赛道。第二年,它就把公司名称改成了“上海贵酒”,可这一改,就和贵州贵酒“撞名”了。
资料显示,1950年,贵阳市政府把144家酿酒作坊整合起来,成立了国有贵阳酒厂,这就是贵州贵酒的前身。到了2016年,洋河股份把贵阳酒厂纳入旗下,更名为贵州贵酒,这也是洋河股份布局酱酒业务的重要一步。
上海贵酒一头扎进酱酒赛道后,一开始主要靠给别人做贴牌酒来开展业务。一直到2020年年底,它才从控股股东那里拿下了贵州高酱酒业52%的控股权。有了这层控制权,上海贵酒才慢慢把白酒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供应、储存管理到最终销售的整个产业链条给打通了。
不过,在如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益完善、公众对品牌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的时代,上海贵酒这种“傍名牌”的做法,很快就给它带来了不少麻烦和困境。
2021年7月,南京中院一审判决贵州贵酿停止侵权“贵”商标商品行为,赔偿贵州贵酒100万元,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对其中20万元承担连带责任。贵州贵酒不服上诉,2022年5月17日,江苏高院撤销一审发回重审。重审扩大侵权范围,贵州贵酿赔偿提至150万元,三家公司连带赔偿105万元。贵州贵酒仍不服继续上诉,此次终审判决明确,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使用“贵酒”企业名称,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等立即停止侵害相关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且十日内需赔偿贵州贵酒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418.85万元。
面临退市风险,酒品经营压力巨大
上海贵酒(*ST岩石)与贵州贵酒的商标纠纷虽已尘埃落定,但对*ST岩石而言,更大的危机藏于公司经营层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亏损0.68亿元,尽管较2024年同期亏损有所收窄,可营业收入仅0.2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5.22%。要知道,2023年上半年,*ST岩石的营收还有8.43亿元,如此显著的降幅,反映出上海贵酒的经营劣势。
根据上交所新规,若上市公司连续两个会计年度营收低于3亿元且净利润为负,便会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ST岩石2024年全年营收2.85亿元,在上半年仅0.28亿元营收的困局下,要达成全年盈利目标,无疑是巨大挑战。
此外,*ST岩石还面临着明显的经营现金流与存货周转压力。2025年上半年末,其存货周转天数高达6617.65天,这意味着酒品从采购原料到最终销售回款,竟需长达18年之久,该数值在A股20家白酒企业中位列末尾。
*ST岩石经营羸弱的背后,是其作为地方性酒企,在全国酒企中缺乏影响力,产品经营深受掣肘。而且,公司在互联网电商、直销等模式上难以突围。在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上海贵酒的酒品拼单量平均仅百件左右,即便表现稍好的,也达不到5万件。
败诉背后是酱香热退潮,管理层陷入混乱
*ST岩石的注册地位于上海市奉贤区。从其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公司在2018年之后开始布局酱香白酒业务,并将名称更名为上海贵酒,业务也主要在这一区域发展。之后,随着上海贵酒拿下贵州高酱酒业52%的控股权,办公地址也迁至了仁怀市茅台镇。
上海贵酒在2022年实现了10.91亿元的营收,2023年全年营收更是达到了16.29亿元。随后盛极致衰,懂酒哥能看到酱香白酒市场的起伏变化。从最初的全民追捧,到后来酱香白酒热潮退去,背后反映的是市场供过于求以及产业发展的盲目性。
伴随转型失利,上海贵酒的管理层陷入了混乱。2024年,实控人韩啸因关联公司海银财富涉嫌非法集资,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同样在这一年,公司董事、总经理、董秘、副总等核心高管中,有6人在半年内离职。
根据上海贵酒公告,副董事长陈琪也于今年5月申请辞去副董事长职务,在未确定代行董事长职责人选之前,陈琪仍代行董事长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