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第三季度集体表现“低迷”之下,头部渠道商华致酒行出现亏损。
10月29日下午,华致酒行发布三季报,今年1至9月该公司营收为51.63亿元,归母净亏损达到1.98亿元,同比分别下跌34.07%和218.48%,这是华致酒行上市以来,首次录得亏损的财报。
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注意到,今年第三季度对华致酒行报表数据影响很大,在该季度,华致酒行营收为12.14亿元,同比下跌35.7%,归母净亏损超过2.54亿元,这一亏损额度将华致酒行扭盈为亏。
	 
华致酒行三季报录得亏损。(截图来源:公司公告)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除了一小部分酒企仍保持增长外,今年第三季度酒企业绩表现普遍不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与酒水渠道“拿不动货”有关,多家酒企对外释放的信号显示,第三季度业绩降速或负增长,系“主动降速”“给渠道减压”“给时间渠道清库存”等所致。不过在酒厂“松绑”的情况下,华致酒行在上半年出现的动销不畅、价格倒挂等问题尚未缓解,甚至有进一步加深放大的迹象。
其中,价格倒挂是华致酒行业绩录得亏损的直接原因。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三季报披露同期,华致酒行同期发布《关于2025年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表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前,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3.28亿元,其中存货的跌价准备就达到3.25亿元,存货这部分主要系华致酒行的酒类产品(良品和瑕疵品)。根据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报道,今年上半年,华致酒行的库存跌价准备约0.55亿元。这也意味着,在一个季度内,华致酒行的存货跌价进一步加深。
据了解,华致酒行系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头部酒企的重要客户,该公司主要与头部酒企深度合作,通过飞天茅台、第八代五粮液以及渠道订制产品进行盈利。但是随着第三季度酒水渠道动销不畅,酒水产品批价下行等,华致酒行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部分库存产品价格倒挂,也使得该公司不得不面对酒水产品减值的压力。
在酒价倒挂严重影响利润差价的情况下,华致酒行的下游客户拿货大幅减少。以合同负债(客户预打款)为例,截至9月30日,华致酒行合同负债约0.33亿元,环比上季度末下降16.51%,与报告期初(去年12月31日)相比下降91.96%。有渠道人士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华致酒行合同负债大幅下降,主要是该公司下游客户因清库存且不再拿货所致。
业界分析认为,作为连锁零售龙头的华致酒行,由于受酒类消费疲软,跌价政策影响和线上渠道冲击等,包括华致酒行承受着巨大压力。此前华致酒行也在半年报中表示,受经济环境影响,酒类行业处于深度调整中,市场需求下降,酒类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导致部分酒类产品毛利有所下降,“但符合市场整体趋势”。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在行业整体情况不理想情况下,华致酒行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冲困境,例如大力清理公司库存。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华致酒行的存货价值约23.57亿元,较年初下降27.7%,不过存货仍占公司总资产的46.51%,处于较高水平。另外三季报提到,华致酒行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5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改善,主要系库存减少带来的现金流入增加所致。
具体执行层面上,南都湾财社记者通过线下走访以及采访部分酒水经销商时了解到,为加速去库存,今年华致酒行明确要求各地分公司对现有库存执行“只出不进”策略,并且减少和叫停占比较高的地方采购,以减少新库存的产生,“但是这也导致一个问题,高端酒水产品在地方公司几乎无库存或备货,只能按需从总部仓库调拨,这也影响了消费者即时用酒的体验,使得部分客户流失”。
与此同时,南都湾财社记者还发现,华致酒行还加码了即时零售方面布局,例如该公司通过“华致优选”项目作为试点,通过即时零售的方式销售中高端名酒产品和全球尖货名酒,以达到链接消费者的目的。不过,该项目目前仍在试点阶段。
实际上,华致酒行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整合酒水流通渠道的整体表现,由于上游酒厂压力,以及下游动销不佳等,酒水流通渠道出现库存高企的情况,但出于资金周转需求,部分渠道商对库存酒水采取降价出货以回笼资金,这也使得整个行业出现“降价出货——出货受阻——再降价出货”的恶性循环。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今年有酒水流通渠道商疑似因资金问题,甚至出现与客户冲突的情况。例如今年9月底南都湾财社记者报道,酒类连锁1919疑似存在资金问题,对广东深圳的部分下游客户进行资金截流,不过其后1919向南都湾财社发送的说明函中表示“与客户出现误会”“问题已解决”。
另外,受业绩数据影响,10月30日华致酒行收盘录得20.82元/股,跌0.48%。
南都湾财社记者 贝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