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变浑浊:十年输给茅台3800亿(一)

   2017-07-27 新浪中华酒网3500
核心提示:今年4月,茅台出台了“史上最严”经销商处罚制度,誓言要将53度飞天的零售价控制在1300元以下。但是这套制度并不好使。断货、加

今年4月,茅台出台了“史上最严”经销商处罚制度,誓言要将53度飞天的零售价控制在1300元以下。

但是这套制度并不好使。断货、加价、限购、秒杀……价格管控之下,茅台不断上演令消费者不满的戏码。

实体店或是抬价或是囤货不卖,线上商城长期断货,即便以1299的价格“拍下”,也要付高于200元的配送费,实际价格还是超越“红线”。

更有消息称,某些地区零售商的拿货价,已经迈过1500元大关。

关于茅台的供不应求,业内有很多分析甚至阴谋论,但不论如何,至少表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茅台,愿为之一掷千金。

前几年,大众还在担心“八项规定”之后再无茅台,却不料茅台更加“茅台”了。

而另一边,被那店家“鄙视”的五粮液却颇为尴尬。


今年,五粮液有过两次调价,一次由公司主导,一次“据说”由市场主导。调整后,五粮液“普五”和“1618”的零售价均在900元左右,但电商平台的价格显示,普五的促销价为899元,下单享有40元优惠,成交价仅859元。

而在线下市场,按照业内未经证明的说法,五粮液的部分零售商依旧存在倒挂现象,即进价比销售价格还高。

两者的落差令人颇为感慨,但差距究竟从何而来?

茅台是酱香型,五粮液是浓香型,在中国,浓香型白酒有更广的受众,市场上也常年流传着“喝茅台的从不买,买茅台的从不喝”的调侃。而在竞争激烈的浓香型市场,没有一个能有五粮液的口感,是很多好酒者的共识。

因此可以肯定,即便差在了品质,差距也不会这么大。

2

对于茅台、五粮液而言,最重要的资产是品牌,茅台和五粮液之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品牌之差。近一两年,这个差距越来越明显。

甚至可以说,经过这几年的进与退,茅台已把五粮液彻底甩开。

品牌之差的表象是,高端宴会,甚至很多家庭聚会都喝茅台;落实到公司的经营上,则是越来越悬殊的盈利能力与公司价值。

品牌之差的表象是,高端宴会,甚至很多家庭聚会都喝茅台;落实到公司的经营上,则是越来越悬殊的盈利能力与公司价值。

2016年,茅台实现营收388.6亿,利润高达167.2亿,进入2017年,茅台继续爆发,第一季度营收和利润的同比涨幅均超14%。

另一边,五粮液2016年的营收为245.4亿,净利润仅为67.85亿,其利润规模只有茅台的4成。

反应在资本市场,两者的差距则更为明显。

2007年10月,五粮液的市值高达1719亿元,同期的茅台是1680亿。

10年后,截止7月25日收市,当初傲视茅台的五粮液,市值只有2122亿,而茅台却高达6004亿。

如此算来,10年间,五粮液的市值输给了茅台3800多亿。


这真是,有对比,就有了伤害。

出于这样的落差,五粮液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一直饱受抨击,甚至有投资者大骂“被五粮液套了10年”。

资本市场还有句调侃:持茅台10年,获利多少倍,持五粮液10年,觉都没得睡。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即便这样,依然有不少投资者对于五粮液抱有一以贯之的期待,认为它是全球食品消费中估值最低的品牌。投资机构数番唱多它“能上3000亿”,股民们也想着:它的市值至少应该是茅台的一半吧。

遗憾的是,“一半”从未到来。

时间是真正的试金石,它能让上位者和下位者交换位置。科技行业被认为日新月异,强如诺基亚也有翻车的风险,但世人往往忽略的是,即便在最传统的行业,品牌的交替与翻覆,也是不惊觉间已是覆水难收之势。

曾经的20年里,五粮液都是中国酒业的王牌。茅台沉浸在“国酒”的名号中曲高和寡时,五粮液的年营收是其5倍。

那时的五粮液,是价格最高的酒,最具品牌知名度的酒,也是规模最大的酒,舆论谓之“酒王”


然而,酒王正变得浑浊。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般的盛景,转眼成了“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似的怀古。

3

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


蜀地温润的环境,造就了川酒的浓香,五粮液是其中最香的一个。

1915年,五粮液漂洋过海,代表中国白酒远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引发万众瞩目。其后改革开放,它又在市场经济中迅速壮大,成为四川第一品牌。

五粮液的发展离不开它的酿造古法,也离不开关键的推动者。时至今日,提及五粮液时,很多人还会在第一时间想到集团前董事长王国春。

在业内,王国春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不论功过是非,没有王国春,或许就没有五粮液的“酒王”。

1985年,39岁的王国春成为宜宾五粮液酒厂厂长,自此开始了长达22年的“统治”生涯。王上任时,五粮液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地方性酒厂,他离任时,五粮液正享受着“酒王”的最后荣光。

王国春胆子大、懂市场,很长时间里,其他酒业品牌只能跟随他的脚步。

比如,1989年,五粮液带头提价,这一变化直接奠定了白酒产业持续至今的价格体系。而同一时间,茅台还停留在作坊式生产,连国务院参评的“国家一级企业”都没能通过。

王国春在任期间,留下了很多类似的决策和故事,其中最关键、对五粮液影响最大的,是买断经营制度,以及其衍生而来的OEM授权制度。

这一制度曾帮助五粮液横扫四方,却成了其如今的桎梏。

1992年,王国春率先将买断经营制引入白酒行业,各大区的经销商得以大包大揽。他们以优惠的价格从酒厂进货,又以极大热情不断开拓市场,辅以猛烈的品牌攻势,五粮液很快四处开花,攻下全国市场。

仅2年时间,五粮液的价格和规模便全面超越“汾老大”,酒王的名号就此得来。

几年迅猛发展后,五粮液又借上了资本的力量。

1998年4月27日,五粮液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29.77元,很快便被拉升至57元。

而当时,茅台的销售额只有区区8亿,市场占有率仅0.01%。

53度飞天茅台,顶着“经典国酒”的名号,单价才200块左右,比五粮液的“普五”便宜了几十块。而即便价格最高,“普五”依旧是供不应求。

那个时期,无论是品牌形象、价格、规模,五粮液都一骑绝尘。

但是,这家企业的野心,不止是成为高端酒的老大。或者说,地方性国有龙头企业的身份,决定了它不可能局限于单品,坐等自然增长。


为了追求规模和利润,王国春曾展开一系列多元化经营,但多以失败告终。不过,围绕白酒和五粮液这个品牌,王国春做出了相当成功的创新。

五粮液是高档酒,在中低档领域,还有大量的发展空间,着眼该市场,在买断经营的基础上,五粮液推出了全新品牌五粮醇,借助五粮液出品的由头,这个初生品牌迅速大获成功。

眼见利益滚滚,五粮液又相继孕育出了五粮春、金六福、浏阳河、京酒等品牌,且均名利双收。

那也是川酒最辉煌的年代,借着五粮液的东风,川酒行业的产值与日俱增,GDP和利润不断攀升……

但凡事有两面性,这些品牌都是沾着五粮液的光、让五粮液贴牌,他们越成功,五粮液就挣得越多,但在此过程中,五粮液主品牌的价值却被反复稀释。

买断经营、品牌授权(贴牌生产)、上市,这些将五粮液捧上天的力量,又在日后将其拽回地面。

4

金六福、浏阳河是五粮液品牌制度中的幸存者,他们茫茫多的“兄弟”中,充斥着大量溺亡的不幸者。

五粮液旗下究竟有多少贴牌产品?这个问题一度是业内的不解之谜。

金六福的成功引发一阵白酒买断热潮,买断经营成了五粮液挖掘财富的金库。曾有报道称,就连一手开创贴牌模式的王国春,都搞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个子品牌、孙品牌。

亦有统计称,2000年至2003年期间,五粮液的对外授权品牌一度多达上千个。

但并非所有和五粮液联系上的都有好命。同等价位的贴牌产品越来越多,竞争愈发激烈,血腥的白刃战随处可见,活下来的只是少数,绝大部分早已夭折。

即便是幸存者,活得也不舒坦。

几年前有消息称:不少五粮液的贴牌商,自营的品牌并不赚钱,最大的利润是拿到五粮液的酒来卖。五粮液对于这些贴牌商有政策支持,下单超过一定数量,就会按出厂价赠送一定量的五粮液酒。

贴牌商过得好不好,五粮液不必担心,因为它的相关利润极其稳固。贴牌商买断了品牌,必须到五粮液旗下的包装厂购买包装,该厂的报价据称是同价位酒的数倍。

同时,五粮液要求贴牌商每年的下单量必须保持30%的增长,这造成了不少贴牌商库存积压严重,无法消化的品牌只能安静等死。

依靠大量开发贴牌产品,五粮液的销量和利润得到迅速提升,但是其主品牌的价值却在这轮盛宴中被不断分食。

(待续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jiucn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酒品牌网上宣传  |  酒类商标注册咨询  |  召城市合伙人  |  操作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08108636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