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M93浙江交通之声综合微博@CCTV法治在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一瓶成本不足5元的劣质散酒,打上“特供”“专供”这样的神秘标签,摇身一变售价就能飙升至数千元。但事实上,凡是打着“特供”“专供”旗号的商品,都是假冒伪劣商品。吉林珲春的李先生就在网上购买了4瓶这样的白酒后,感觉到自己被骗了,警方调查后揭开了这起涉案1.5亿的“特供酒”黑色产业链。
“特供酒”“专供酒”都是假酒
吉林珲春的李先生在网上结识了一位卖酒的微商,他在这位酒商的朋友圈里发现了普通人见不到的“特供酒”。商议价格后购买了四瓶印有“中央警卫局接待用酒”的白酒,本以为捡到便宜的他在品尝后发现自己买到了假酒,随即报了案。
小作坊1分钟造1瓶特供酒
警方侦查后在贵州仁怀找到了制作假酒的黑作坊。在窝点内,工人们用漏斗罐装基酒,用机器封口,一分钟就做好了一瓶酒。据嫌疑人现场供述,这些大罐的基酒一桶约113斤,购入价280元,分装进一个酒瓶中的基酒约一斤,合2.5元。每瓶酒的包材成本约2元,这样计算下来,每瓶贴牌酒成本价不到5元,而销售价格每瓶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
民警查明,该售假团伙为逃避打击,采用“当天接单、当晚生产”模式。一个小作坊一晚可灌装500瓶假酒,从打印标签到封装发货仅需4小时。而售假团伙采用网络销售的形式,在视频平台直播卖假酒,直播时喊着剩10箱的特供酒实际卖了600箱。警方摸清售假团伙的产业链条后,随即展开收网行动,端掉12处制假窝点,查获假酒21200瓶,该案涉案流水高达1.5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