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正式归为“致癌物”:代糖为何会致癌?还与哪些疾病有关?

   2023-07-15 上观新闻中华酒网490
核心提示: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今天正式发布消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今天正式发布消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简称联合专家委员会)公开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第2B组),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40毫克。例如,假设没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摄入,若饮料中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一位体重70千克的成人每天要饮用9至14罐以上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

近年来,阿斯巴甜等一系列“代糖”是否有害健康的讨论始终未停。今天“一锤定音”后,还能愉快地喝饮料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营养科主任徐仁应进行解答。

据悉,阿斯巴甜是一种人造(化学)甜味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制品,“最常见于软饮料、冰激凌、口香糖等食品,除此之外,早餐麦片、减肥饮料、牙膏、止咳药水、维生素咀嚼片等产品中有些也含有阿斯巴甜。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了解产品是否添加了阿斯巴甜,但具体含量或许食品标签中并未标注。”徐仁应特别提到,虽然目前40毫克/千克是每天摄入的安全剂量,但长期服用的安全性仍然难以评估。

2022年,法国研究团队曾在PLOS Medicine发布一项基于国内102,865名参与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工甜味剂可导致肿瘤发生风险增加,其中,以阿斯巴甜(肿瘤发生危险因素增长15%)和乙酰磺胺酸钾(又称AK糖,肿瘤发生风险增长13%)作用最为明显。

那么,阿斯巴甜为何可能致癌?徐仁应解释,其作用机理主要在于代谢产物可能导致机体DNA损伤,促进一部分肿瘤基因的表达,而机体内正常清除癌变细胞的机制被削弱,这些可能共同导致肿瘤的发生。“癌症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每6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正如世卫组织营养和食品安全司司长Francesco Branca博士所说,学界目前正不断扩大科学探索,评估癌症的可能诱发或促进因素,以期减少患病及死亡率。

徐仁应说,在已有的动物实验中,显示阿斯巴甜摄入与淋巴瘤、白血病、泌尿系统肿瘤有关。当然,对于流行病学研究而言,其最大的难点在于估算摄入量。“目前使用的食物频率法、24小时膳食回顾法等,都有回忆偏差等问题。其次,由于人群差异和肿瘤类型不同,研究结果之间也可能存在差异。”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阿斯巴甜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弱,但具有显著差异。“阿斯巴甜是肿瘤发生的一个可能危险因素,但不是全部的致癌因素。”

不过,除了阿斯巴甜之外,安赛蜜、三氯蔗糖等人工甜味剂也都被广泛应用。“应该说,所有的人工甜味剂都可能存在致癌的风险,而这次阿斯巴甜之所以引起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其使用最广泛,普通人群知晓度也最高。”徐仁应说,除去潜在的致癌危害以外,还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可以说,不少消费者出于“健康、低糖”的诉求才选择了代糖,“奶茶和饮料导致发胖的最主要原因是代糖和添加糖。”徐仁应解释,这指的不是食物中本身含有的糖,而是为了口味等原因另外添加葡萄糖、蔗糖或糖浆。“如果为了减肥,应在日常饮食中对食物本身含有的糖分也进行限制,避免过度摄入造成能量过剩,最终,多余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导致肥胖。”

据悉,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卫组织未来将继续对新的证据进行监测,并鼓励独立研究小组进一步研究阿斯巴甜暴露与消费者健康影响之间的潜在联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酒品牌网上宣传  |  酒类商标注册咨询  |  召城市合伙人  |  操作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08108636号 -1